注册会员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军工智能制造网 · 中国制造2025--军工行业智能制造建设合作与交流平台
学习资料
Learning materials
学习资料首 页 > 学习资料 > 学习资料

数字化文章-基于PLM系统的科研管理系统构建与实施 [ 2022-1-15] 点击数量:946 [ 打印此文章 ]

基于PLM系统的科研管理系统构建与实施

    来源:互联网    作者:黄任飞      
关键字:PLM系统  科研管理  产品管理  
本文论述了基于PLM系统构建实施科研管理系统的过程,指出科研管理和产品管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,以及用PLM构建实施科研管理系统的特点,阐述了科研管理的三棵树模型框架,最后从管理逻辑框架、业务数据实施要点、IT系统运行要求3个方面,阐述了实施方法论。
0 引言
       PLM全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,是一个大的整体解决方案的总称,PLM系统作为一个管理系统和T具系统有本质的区别。每一种管理系统中包含特定的企业文化,即使是相同的PLM系统软件,不同企业在实施过程中也必然融入各自的企业文化。由于不同行业、不同产品、不同经验模式对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要求千差万别,因此不可能有统一的理想路线图。作为一个持续创新的企业研究院,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,只有按照科研管理发展战略要求制定实施路线,才是比较理想的做法。
1 科研管理与产品管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
       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,可以对创新策略(服务于组织的整体战略目标)、组织管理(调整组织结构和管理架构)、流程与活动(落实创新策略、规范创新活动)提供信息系统的支持,将创新流程固化下来。
       科研管理与产品管理有类似的地方,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。相同之处在于:科研管理和产品管理都按照项目形式开展和推进,有项目里程碑、交付成果、工作任务管理等需求。不同之处在于:科研管理涉及的领域较广,细分方向较多,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,而产品管理的领域聚焦,产品系列明确;按照《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》(GB/T 22900-2009)中的技术成熟度等级,科研管理成果对象的成熟度等级更多在1-5级,而产品管理的成果对象,技术成熟度等级在6级以上,甚至到13级。
       对于科研项目管理,应用PLM系统,需要突出科研管理自身的需求特点,侧重多领域、多技术来源的管理,侧重投入和产出价值的管理,而相对弱化产品制造、生产、销售等环节的管理。科研管理系统,管理的是科研成果从项目来源到成果转化的价值链周期,而成果转化的途径往往是多样的,这些管理逻辑需要在系统实施的过程中体现出来。
2 在PLM系统中实现科研管理的实施逻辑
       2.1 管理逻辑框架——稳
       科研管理系统的实施和应用,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需要有一个稳定的逻辑框架来支撑。将基本的管理逻辑固化到系统中,随着数据的持续积累,形成对管理的持续优化和改进机制。
       在实施调研过程中,系统构建了领域树、过程树、产品树的三棵树模型的总体逻辑框架,如图1所示。

三棵树模型的总体逻辑框架

图1 三棵树模型的总体逻辑框架

       2.1.1 领域树
       从大的领域规划、到领域细分方向、再到具体研发项目,形成从科研战略布局到组织资源实施落地,从顶到底的逻辑脉络。
       2.1.2 过程树
       从系统产品研发的角度,根据系统产品的顶层架构进行系统分解,完成各个子系统的划分,根据系统研发阶段成熟度等级,划分研发里程碑,根据里程碑交付的要求,再分解到科研活动的具体任务,形成从顶层产品规划到具体科研活动,从顶到底的逻辑脉络。
       2.1.3 产品树
       产品数据从整机到部件到零件,按照树状结构进行管理。
       2.2 业务数据实施要点——准
       2.2.1 业务数据精确
       业务数据包含:组织架构数据、规划领域数据、细分方向数据、项目分类数据和专业角色数据等科研活动中的各类管理原始数据。在实施的过程中,需要通过调研、识别、标准化、精确地固化在系统中。
       2.2.2 职能边界清晰
       业务流程涉及多个部门,需要通过实施调研过程,根据各个部门的职能识别职能边界,设置流程角色,绘制形成各个业务条线的流程图。例如:费用分摊、采购流程、外协流程、院内合作流程和跨年项目边界划分等。
       2.2.3 数据标准化
       数据的标准化是信息集成、数据应用的重要基础。输出文件分类、文件命名、流程命名和视图界面设计等需要明确标准化规范,这些都需要在系统实施过程中进行明确。
       2.2.4 制度流程规范
       在实施过程中,相应的业务流程、文件模板、产品数据模板等都需要有制度进行支撑,制度流程应规范,做到及时更新。
       2.3 系统运行——畅
       科研管理系统的实施,最终的目标是提升业务效率,积累大量的数据,形成科研软实力,而系统运行通畅是达到目标的必要条件。确保系统运行通畅,需要从系统架构、业务整合、IT应用等方面来实现。
       首先,以科研预算为核心,以科研项目管理为框架,构建业务流、数据流、财务流模型,并打通。其次,实施过程中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、辨识、整合、搬迁、补漏。最后,IT功能的实现,充分考虑集成性、易用性,根据人员习惯与接受度设计业务细节,沟通及培训策划也是必不可少的。
3 实施成果
       3.1 科研活动的高度集成
       以科研项目管理为主线,集成项目计划管理、经费预决算管理、WBS工作管理、项目里程碑管理和验收管理,从而实现整个科研管理过程的高度集成。科研管理过程整体集成见图2。
       3.2 全面与决算管理
       以经费兰卡为数据控制中枢,在各业务流程中动态一致性管理各项经费流水,实现科研价值链实时管理。以经费蓝卡为数据控制中枢的预决算管理见图3。

科研管理过程整体集成

图2 科研管理过程整体集成
 

以经费蓝卡为数据控制中枢的预决算管理

图3 以经费蓝卡为数据控制中枢的预决算管理

       3.3 界面呈现
       系统界面呈现如图4所示。

系统界面呈现

图4 系统界面呈现

4 结语
       基于PLM系统框架构建实施科研管理系统,较好地实现了科研预算管理、项目管理、知识成果管理和产品数据管理,集成了科研过程的各类业务信息。PLM系统具有高度集成性和数据一致性,有效提升了科研单位的信息化水平,提升了科研管理的效率。
 



本文来源于互联网,军智网本着传播知识、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,为网友免费提供,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,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,本站将立即删除。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,以便我们及时纠正。联系方式:010-51512186
关于我们 |  培训通知 |   课程推荐 |   学习资料 |  联系我们 |  客服热线:19103233832
版权所有© 军工智能制造网 张家口华辰智造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 冀ICP备18014963号-1  冀公网安备 13073302000022号